蕲春房产网
您当前位置:蕲春房产网>蕲春楼市>楼市行情

地产行业再融资:从市场间流言到现今大局已定

2013年07月19日 14:51     小编:蔡蔡     证券时报|0     点击:1417

扫描到手机

扫描到手机  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扫描到手机

  时隔3年,地产再融资开闸呼声渐紧,流言四起,一再挑逗市场与舆论的神经。今年以来,虽然证监会曾经针对流言两度澄清,但从近日媒体的报道看,开闸已有坐实之势。

  这一次早放出消息的,是接近决策中心的新华社,发出声音大的,也是新华社。据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观察,7月17日,新华社借旗下新华网接连发出了4篇文章。因为有“新华社”作为信用背书,这4篇文章成为了接下来的两天内,几乎所有其他媒体报道的初信源。相关报道的网络转载量也在这两日飙升至7000余篇次。网络媒体在转载新华社的文章时,都不忘在标题中加上“新华社发文”等字样。

  而在新华社的文章发出之后,先反应的,是股市。在17日两市股指震荡下跌、行业板块几乎全线尽墨的情况下,房地产板块竟然逆势收红,成为弱市中一大亮点。有分析认为,对压抑许久的地产行业来说,这无异于一剂强劲的估值催化剂。

  从市场流言

  到“大局已定”

  “尽管监管层没有明确表态房地产融资政策将调整,但近期的各种迹象表明,房地产融资开闸基本已成定局。”新华社17日的文章《房地产融资政策调整已成定局 开闸或将始自上市公司》,一开头就以“定局”为基调,说得是斩钉截铁。当说到上市房企的再融资时,作者陈述:“记者了解到,目前,针对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权类和债券类再融资都已基本放开,并购重组、借壳上市等亦都可以操作。”

  从新华社的文章看,上市房企再融资开闸,已是既成事实。

  事实上,本轮地产再融资传闻的起源,早可以追溯到6月底。6月28日,多个信息源都提到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有望有条件开闸,而中国上市公司舆情中心当时通过多个渠道获悉,监管部门亦确实就此事做过研究。但就在当日股市收盘之后的例行新闻通气会上,证监会却强调“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文件规定”。这是证监会首次澄清,传言暂时止歇。

  至7月5日,上市公司金丰投资的突然停牌,再起牵起市场敏感的神经:舆论怀疑,本次停牌或与绿地借壳有关。已然3年不曾有涉房企业IPO或再融资了,加上绿地集团的体量,这则消息迅速大范围扩散。而金丰投资和绿地集团在面对媒体采访时的暧昧态度,更加重了市场的猜疑。虽然“绿地借壳”的传闻至今尚无下文,但其后媒体和业内人士对地产再融资的报道议论却一直持续不断,直到17日新华社发文。

  期间,证监会曾经就媒体的疑问澄清,但口径与前次并无多大差别。而媒体从证监会的表态分析,事实上其并未否认开闸传闻,而是强调“对存在闲置土地、炒地以及捂盘惜售、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房地产企业将暂停上市和再融资”。

  在新华社“定调”之后,媒体的报道明显大胆了许多,《21世纪经济报道》17日的报道还略显谨慎写道《地产再融资期待开闸:监管层踌躇》,第二天的报道已然借“地产上市公司高管”之口曝出:“证监会已开始接收再融资材料”。部分媒体开始转入对股市的探讨,讨论哪些涉房上市公司将受益,讨论开闸后地产股的投资价值与风险。甚至有媒体认为,再融资既已成事实,那包括IPO在内的房企融资亦已“指日可待”。

  “有条件放开”:

  市场化改革题中之义

  “有条件放开”,是本轮传言中,包括媒体报道、券商报告、业内分析在内的舆论主体对监管层态度得出的共识。

  综合媒体的分析,所谓“有条件开放”,一方面,是证监会两次澄清强调的2010年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和2013年关于继续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,放开只是针对规定之外的“非违法违规”房企。另一方面,亦是对监管层提出的要求。媒体引用多个分析人士的话指出,融资开闸后,监管层更应把好审批关,并对市场从严监管,“一旦放开,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和监管把控,不要重蹈因国内市场不理性而造成推高房价的反作用力”。

  尽管只是“有条件放开”,市场有强烈预期,却也同样存有争议。

  房地产企业对资金的饥渴程度,有目共睹。新华社17日配发的一篇“新华财评”《房企融资开闸是市场化改革的题中之义》中,便直观地指出,即便资本市场3年前便关闭了融资大门,银行等正常融资渠道亦被堵死,但房地产企业融资却从未停止过,资金饥渴的房企转而投向影子银行,转向了信托、民间融资等渠道。而这不仅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,更“极大地助推了社会融资成本,增加了融资风险”,“影响了社会金融秩序”。

  新华社的文章认为,有条件放开房地产企业融资,让优质的房地产企业公平地享有正常融资渠道,是从行政化管制向市场化的管理转变,体现了市场化改革应有的题中之义。

  但是,对于地产再融资开闸可能对整个金融秩序的影响,舆论中却有不同的声音。本报此前撰文指出,当前房企现金流状况正处于近两年来为宽裕的水平。该报还援引分析人士观点称,近期银行流动性收紧,意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。如此时开启再融资渠道,其对楼市调控将带来不利影响。

  另一个担忧,则出于再融资开闸可能对房地产调控造成影响的考虑。

  如新华财评所言,资本市场对房地产企业关闭大门,是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组成部分之一,而此番开闸,必然会对整个调控政策形成影响。而现实是,国五条施行百日,但房价依旧坚挺,地王层出不穷。市场大的担心,是开闸将释放出楼市调控的“拐点”信号,使近几年的调控成效前功尽弃。

  一些财经评论人认为,是否存在“违法违规行为”很难甄别,考虑当前民意以及房地产调控现状,即使有条件放开房企再融资也不妥当。但也有媒体援引杨红旭等人的话指出,“房企融资开闸与房地产调控并不相悖”。问题终还是回到了“市场化改革”之上:“有条件地放开房企融资政策,就是弱化行政干预,通过市场规律的传导,达到调整市场结构的目的。”

分享到:
获取优惠